10月15日下午,我校大宗商品分析师职业标准第二次研讨会在9号教学楼地理信息中心召开,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生意社总经理刘心田先生应邀参加研讨会,经管学院负责人、长城咨询所工作人员、大宗商品商学院全体教师以及参与职业标准开发的相关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大宗商品商学院副院长王永龙主持。
本次会议主要针对第一次研讨会后“大宗商品分析师职业标准”的修改稿内容进行研讨,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和意见。
会上,刘莉院长首先致辞,感谢刘心田先生在商学院起步阶段给予的帮助和信心,并希望刘总对大宗商品分析师这一职业标准开发指导。
随后,长城所相关工作人员对《大宗商品分析师职业标准》的修改稿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与会人员围绕修改稿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刘心田先生在讲话中首先介绍了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目前的发展状况及中国大宗商品行业的发展前景。他对我校大宗商品分析师这一职业标准的开发表示充分肯定,并认为,职业标准的开发制定应该要有持续性、层次性、实用性,从职业包容性角度来看,大宗商品分析师这一职业定义显得略为狭窄。为此,他表示,在制定职业标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大宗商品分析师这一职业的定义做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同时,他还认为,今后的市场可能更需要“策略师”之类的高端人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交易人员。他建议,在该职业从事领域的描述中,需将“金融、物流”等内容进行延展,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除了提供建议外,更要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与会人员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曾参与过类似职业标准开发的杨洹教授认为,对于不同等级的职业标准知识体系、能力明确要求、知识体系等应有不同的体现,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人员的接受能力;对于相关培训教材,可以考虑一个级别开发一套。周巧萍老师则认为,是否可以将不同等级的能力、知识体系要求以不同课程门数来体现,而非同一课程中知识点的拓展等。
通过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拓宽了与会人员的研究思路,而且对职业标准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6日上午,刘心田先生还在阶梯教室202室为大宗商品商学院学生做了题为《大宗商品&中国经济——近期经济、热点市场分析及展望》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