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题片共分为 “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四集,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历程,深刻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情怀,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
专题片播出后,我校师生热切关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认真收看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展开热议,畅谈所思所想。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白海雄在观看专题片后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认识到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的凝聚人心的作用,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凝心聚力;同时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加强地方合作与服务,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乔丽萍表示,观看完后深受触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其独特魅力,它融汇了古今智慧,润泽了时代发展,片中每个鲜活的案例深刻启示我们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将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学生教育工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铸就他们的担当之魂。
人文学院党员教师曹明认为:专题片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创新实践,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探索数字化存档、沉浸式展示等创新手段,更加注重通过文物修复实践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科技素养,让学生在“手触历史”中感悟“文物即史证,修复即传承”的深刻内涵,为新时代文化自信注入当代青年的蓬勃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党员教师丁欢老师表示,观看完专题片后,我深刻意识到设计教育不仅要传授技艺,更是文化基因传承与时代精神塑造,在今后工作中,将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宁波“港通天下”开放精神等本土文化资源转化为设计课题,让学生创作成为文化自信表达;重构育人逻辑,强化文化转译与社会价值导向评价,培养学生服务城乡发展的担当;拓宽实践路径,推动建立“党建+乡建”平台,带领师生深入基层创作,让文化传承在服务社会中焕发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王长和表示,浙江实践不仅深植于“八八战略”的顶层设计,更呼应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重要性的经典论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浙江样本”。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顶层设计,深刻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自觉。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浙江实践不仅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更启示我们:文化自信的培育,既要扎根历史厚度,更要彰显时代温度,最终落脚于青年一代的精神成长。唯有让文化“活”在当下、“火”在青年,才能为民族复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高波认为,《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文化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发展血脉。从“八八战略”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良渚遗址申遗、大运河保护、乌镇戏剧节、农村文化礼堂,浙江把传统基因转化为现代活力,把精神财富变成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文化自信一旦与人民需求结合,就能催生制度创新、产业升级、治理升级。守护文化不是守旧,而是让每一条街巷、每一次数字交互都散发中国味、时代味;践行文化也不是喊口号,而是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大叙事,在岗位与生活中创造新的文明。这份源自之江大地的启示,值得所有中国人细细品味、接力传递。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王永红说,作为高校思政教师,他深刻认识到文化育人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在青年心灵深处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浙江通过挖掘“良渚文化”“宋韵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当代大学生生长于多元文化激荡的时代,只有当他们真正理解中华文明连续性的内在逻辑,才能建立起抵御文化虚无主义的精神抗体。
会计学院辅导员陈雨竹看完《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内心深受震撼与启迪。她说,这部专题片以“八项工程”二十年实践为脉络,深刻揭示了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发展的引擎、民族的根脉。浙江以敬畏传承文明,以创新激活文脉,证明文化绝非虚浮装饰,而是关乎民生的甘霖、凝聚人心的纽带、照亮未来的火炬。
22文化产业管理1班学生蔡云迪在学习了专题片后深受鼓舞。她说:“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让平时学习到的文化产业课程知识鲜活了起来,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彰显出文化政策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这更激发了我对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兴趣,在以后的学生中将更加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22文管2班陈浩杰深入学习后说:“我了解到八项工程在浙江生根,真理伟力直抵人心,这更坚定我以青春传承文脉、投身文化强省的决心。专题片把“八项工程”从宏大叙事落到之江大地的烟火日常:城市书房灯火通明,“15分钟品质文化圈”就在居民楼下;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青春讲解员,正是我的同学。总书记当年擘画的“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如今让浙江处处可感文化温度。作为大学生党员,我更深切体悟到:文化自信不是口号,而是日用而不觉的实践。我将把专业所学文化产业管理与乡土调研结合,用青年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之光照亮更多角落。”
22计科(软件开发)3班施孛在观看学习后说:“我深刻感受到其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磅礴精神力量与时代使命。文化软实力同样是战斗力的根基!其强调的文化自信,更激励我们筑牢爱国拥军的忠贞信念。作为一名学校教导队成员,更作为一名党员,我当以文化思想为灯塔,赓续精神血脉,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忠诚答卷。”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工作,将文化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文化素养。此次专题片的播出,为学校进一步开展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素材与生动案例。
未来,学校将以此次观看专题片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育人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的滋养下成长成才,为推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宁财力量。
(撰稿:宣传部 王轶群;审核:宣传部 张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