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开展“孝老爱亲”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18 18:12:00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广大师生关爱老年群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孝老爱亲”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
听老党员讲志愿服务故事
10月17日下午,宁波市“垃圾分类代言人”、85岁的老党员陈国荣走进校园,做客我校第六期“与人生对话”报告会活动,给师生们讲述了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志愿服务的经历。校长助理何秋叶,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后勤处有关负责人以及3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陈老年轻时在部队担任过后勤车管助理、运输助理等职务,曾作为南京军区代表应邀参加建军五十周年的庆祝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说,“工作可以退休,党性不可以退休!”作为一名老党员,陈老退休之后放弃了安逸享受,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造福社会。在陈老的带动下,一大批退休党员聚合到一起,他们设立了社区爱心基金会,先后组建了“银发交管队”、城管义工长效服务岗和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一干就是20多年。陈老个人还被评为“全国交通文明先进志愿者”、宁波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先进个人、“宁波好人”、“宁波城管义工之星”。
自2015年8月鄞州区丹顶鹤社区推行垃圾分类以来,陈老就全身心投入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他说,为了帮助居民养成正确分类的习惯,自己和志愿者们每天都要定时蹲守在垃圾投放点旁,认真检查每一位居民手中的垃圾袋,并做好记录。遇上不正确的分类情况还要打开垃圾袋重新归类,再将其投到对应的垃圾桶里,365天风雨无阻、全年无休。
听了陈老的志愿服务故事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童梦霞同学深有感触,作为预备党员的她说:“从陈老身上我看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仅仅只是口号,更应该是行动,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践行它。”
活动上,陈国荣还愉快地接受了师生们的邀请,受聘为我校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指导教师。
走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
10月16日至18日,学校各级团学组织走出校园,开展了“走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各支志愿服务团在海曙区、鄞州区、江北区等共对接了26个社区,他们将长期与空巢老人保持联系,及时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定期探望慰问,及时给予帮助,让“空巢”告别孤单和冷清。
重阳节当天,我校金融贸易学院志愿服务团的同学来到洪塘福利院,看望慰问老人。志愿者亲切地和老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并送上日常必需品。该学院团委负责老师陈兴菊说,“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重阳节。很多同学在志愿活动结束后,都能主动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打电话。大家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深深领悟了孝老爱亲的意义。”
聘任特殊“校外指导老师”
重阳节前夕,学校团委聘任了一批特殊的“校外指导老师”,这批“老师”平均年龄超过75岁,他们中有专注临终陪护的志愿社工,有热心公益敬业奉献的“宁波好人”,更有曾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抗战老兵。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愿意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学生,指引他们做人、做事、做学问。他们将发挥老党员在知识积累、人生感悟、组织纪律、政治大局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人生导师”。
征集优秀家风家训
在“孝老爱亲”重阳节系列活动开展期间,学校团委还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了“优秀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共收到212条“优秀家风家训”。这些家风家训内容积极健康,突出勤劳朴实、励志向上、劝学向善、孝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主题。师生们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弘扬良好家风,引领时代风尚。
陈国荣爷爷(右四)与师生合影
学生给陈老献花
学生志愿者走访抗战老兵牛锡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