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三年无偿献血1万毫升得嘉奖 “95后”公益达人收获特殊毕业礼
发布时间:2020-06-15 14:32:10
本报讯(记者蒋炜宁 通讯员郑金悦 王轶群)三年参与无偿献血34次,累计献血量达到10100毫升,这是宁波财经学院16网络2班巫春波的献血“成绩单”,他因此获得“2016-2018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昨天是世界献血日,这位即将毕业的“95后”公益达人从宁波市中心血站拿到奖状后开心地说:“这是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
血小板检测,体检,上机捐赠……巫春波早已成了血站的“常客”,对献血的流程已烂熟于心。正常成年人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血量大概为4200毫升-4800毫升,捐献1万毫升,相当于巫春波身体内血液被全部“换”过两次。今年4月份,他获得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在他的34次献血中,有33次选择机采血小板捐赠。每次他收到血站通知血液检验合格,即将用于病人救治的短信时,这位学生党员就会觉得格外温暖,“支付宝上可以查到捐献的血液去了哪个医院,看着曾经流淌在体内的血液能挽救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感觉很好。”
巫春波如今也是无偿献血的“倡议人”,时常叫上朋友一起献血做公益。在他的带动下,身边不少朋友加入了无偿献血的公益大军。
疫情防控期间,巫春波成了爱心车队志愿者,为宁波的医护人员提供“在线接单”服务。他还做过不少公益,参与斑马义务救援队,寻找走失儿童和老人,他还希望成为一名骨髓捐赠者……
今年5月,巫春波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名公告,随即决定报名加入。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巫春波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去的,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巫春波的这一股热心肠和对献血价值的理解,是受了父亲巫发斌的影响。巫发斌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一直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社会,一有空就会去血站献血。巫发斌的奉献精神也影响了家人,全家都加入了献血者的队伍。2月初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紧张的时刻,巫春波一家人看到“血库告急”的信息后毫不犹豫地报名无偿献血。
链接地址: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20-06/15/content_1225939.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