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


 

 
站内搜索:

 

人文学院 / 教师发展分中心 / 详细内容  
日语专业教研室2022-2023学年教研活动总结
 
  文章作者:
人文学院
文章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
2023-07-05
 

       本学年按照学院部署,围绕思政、评建、导师制、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重点内容,认真落实教研室定期教学研讨及各项学习活动,共计开展各类教研活动16次。在开 展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做到“全员列席、全员知悉、全员参与”,鼓励知无不言、畅所欲言,使教研活动能真正起到“围绕要点、提出难点、把握重点、解决痛点”的作用。现将本学年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持续深化教改、强化思政,把“三进”工作落到实处

持续以教学改革与创新驱动课程建设的不断迭代。本学年持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质量智能监测的全覆盖。并在各导师班逐步探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路径与评价体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尝试,形成了专业的导师班核心资源库,梳理了依托导师班开展的监测指标等,积极探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智能监测体系构建。

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依托2门省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质量监测优质课程,积极拓展在其他课程内的教改探索。本学年,由张淑珍、郑果老师主持的2门“三进”专项教改项目获立项,陈颖杰、邹奇凤两位老师主持的新文科课题获立项,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呈现出“多头并进,齐学共建”的良好态势,充分带动了日语专业师资思政素养的提升,为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依托这些项目的广泛开展《高级日语》《日语阅读》《高级日语阅读》《新闻日语》《日语翻译》等课程也开始积极与“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融合,主动探索课程特色的“三进”方案。

此外,教研室持续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与实践,完成优化了全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索引结合各课程教学内容,构建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学素材库与案例库,始终以思政与“双创”融入作为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新动能”。   

本学年共计开展以“思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4次。新增线上相关教学资源20多项,新增完成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30余次;以“一对一,传帮带”的形式组建起了一支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成熟思政教育技能的日语师资队伍,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的“三全”育人。

继续用好“跨组研讨”这个法宝。以教师个人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素材撞车”或“表述不当”等问题。为此,教研室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加大了“跨组研讨”的频次,对各门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形成过程性材料。各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使用到了思政案例进行梳理与标记,进一步丰富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案例与教学使用引导等,使专业课任课老师们“有例可循,有的放矢”,为下阶段的“理解当代中国‘三进’方案”提供充分保障。

新增省线上一流课程1门(《日本历史与文化》图1),并在学堂在线等平台开出,目前选课人数达到3000人次,并已完成中日对照字幕的翻译工作,预计于2023-2024学年推出国际慕课。此外,还有《日语阅读》(混合式)与《高级日语》(线下)2门课程进行深度一流课程培育,以期在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次一流课程申报中,再有斩获。

此外,日语专业积极开展产教融合课程的实践探索。专业现有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校外示范实践基地1项,其他校企合作项目若干。现有应用型教师2名,其中高级1名,外聘教师3名,本学期共有3门课程开出“双师”模式。1门课程获批产学研示范课程,2门获批产学研课程。专业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通时空限制,提升产教融合课程中企业导师的授课比例,尝试开展课程资源库的共建工作,将日语商贸、翻译、文化交流等情境中的真实项目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类课程的“双创”与“思政”教育,从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协同育人项目等多方出发形成合力,推进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

二、明确评建为纲、导师为径,把资源优势发挥出来。

本学年,学校推进导师制落地,日语教研室积极响应,并以“评建为纲、导师为径”,认真学习《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评建实施计划》(宁财院〔2021166 号)文件,对标评建要求、梳理各项评建任务,根据教研室人课头多、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确立通过“协助共建”、“协同推进”、“协理监督”的“三协机制”,有效提升评建任务推进效率。

评建工作对专业的要求,我们都认真对标,细化成能落实到个人的具体任务。例如教学资料整理、课程建设深化等,都能“快、准、精的落实到位。在各项检查中,日语专业都能兼具质与量的兼顾。

在导师制施行近一年时间里,日语专业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如何把制度用好,在人才培养、学科竞赛、学生科研、就业与升学等方面做出成绩来。教研室秉承一贯团结协作的精神,开展联合指导,把学生特色和导师特长进行对接,积极开展学科竞赛的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强调团队力量、个性发展,提升多元发展效能。

本学年共20余人次,参加校内外线上线下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研讨活动。积极开展本区域内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和宁波大学、宁波万里学院、宁波工程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开展科研、教改等各类专题交流研讨共计6次。

强调团队的力量,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分组进行备赛突破;在各项课题申报中,也由意识地引导教师组建各自的项目团队;同时注重个性化发展,例如,积极培养暴图亚老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指导陈颖杰老师开展教改申报工作等,两位新教师都成长迅速,同时也为日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同时,在主题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安排了教研效能提升为主题的实践教研活动环节。教师们相互听课、评课,介绍教学经验,有效提升了业务水平。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的能力培养,以及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教学手段的教研研讨,对教研室整体的教学能力提升有显著作用。

四、注重教学相长、以学为先,加快以赛促能步伐。

本学年共计12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其中暴图亚老师获“外研社”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浙江省二等奖;郑果老师团队获得2023“外教社杯”全国高校日语教师微课大赛(大学日语组)一等奖,暴图亚老师获三等奖;吴霖老师团队获“外研社杯”全国高校日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全国复赛二等奖,冯丽红团队、毛祎琳团队获三等奖;张淑珍老师主持的《大学日语1》微课等获选送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比赛。(图2)此外,郑果老师主持的“弘文传心”团队获学校“名是团队”立项,作为跨专业跨学科的一次教研改革尝试,也一定能给本专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平台。

通过学年以学生竞赛与科研相关的教研活动,促成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冯丽红老师完成了国创立项的零的突破。完成专业竞赛整合与赞助冠名,竞赛库的相关新增申报等工作,并顺利进行了“金顺杯”2022年度各奖项的颁奖典礼,获得了师生一致好评。

此外,张淑珍指导学生获国家B类学科竞赛二等奖2人;张淑珍、郑果、毛祎琳、严梦思、邹奇凤等指导学生获省级B类学科竞赛三等奖10余人次;郑果、吴霖、冯丽红、暴图亚、陈颖杰老师等指导学生获校级学科竞赛各类奖项50余人次等。

五、积极服务社会,注重教师多元发展。

在做好做实教研工作的同时,鼓励教研室老师积极服务社会。其中,郑果老师因个人见义勇为事迹被广泛关注,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并获评2023年宁波财经学院师德标兵外,教研室60%的老师参加了2023年度初级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获得了90%以上的通过率。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专业的课程思政工作、产教融合工作、就业工作及社会服务工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注重教师的多元发展,鼓励积极参与社会,也是日语教研室保持教研活力的一大特色。

(撰稿:人文学院 郑果;审核:人文学院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