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之一:校“探寻向上的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象山探寻“渔文化

文章来源:红鹰新闻社

日前,我校“探寻向上的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象山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探寻“渔文化”活动。秉承着“向上是一种态度,向上是一种能量”,实践团成员走访渔民,参观渔文化陈列馆,拜访民间艺术大师,采访“海上120志愿服务队”,参与“蓝色护海”行动,开展了象山海洋文化探究、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海岛留守儿童义务支教等一系列活动,受到了当地干群一致好评。

“渔文化”探寻——“民间艺术大师”谢才华

象山素有“百里海岸,千里渔乡”的美称,有着“随海而邑、耕海牧渔”特色的渔文化。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只有在民间中、在田野里、在大众生活里,我们才能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深厚和可爱。而且,这种感觉你都能呼吸得到。”

为此,在参观渔文化陈列馆后,实践团成员走入民间,拜访了“民间艺术大师”谢才华先生。

一把剪刀、不用画稿,谢才华先生用他的双手片刻就剪出了渔船、渔民与海洋的和谐场景。一把再寻常不过的剪刀,在他的手里就可以让普通的纸张变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让在场的所有实践团成员惊叹不已。

谢先生表示,象山的“渔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把这些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牧海人的天使——象山海上“120

象山红十字台胞医院“海上120志愿服务队”素有“海上救护明灯”的美称,实践团有幸拜访了这支专业紧急医疗救援队伍的队长——刘磊医生。据刘磊介绍,这支队伍自2005年组建以来,累计出海220余次,救治病人254人。他们是目前宁波市唯一一支海上“120”救援队,石浦当地渔民习惯称呼他们为守护牧海人(渔民)的“天使”。

刘医生认为,服务队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其精神却是无价的。他希望以一己之力,拯救更多的生命。实践团成员们深受感染,纷纷希望能加入这守护生命的行列,也盼望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何种形式。

“同一片蓝海”——中韩学生携手护海

保护海洋需要全人类的参与,青年一代更是肩负着保护海洋、传承海洋文化的光荣使命,尤其需要做保护海洋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带领全社会加入海洋保护行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

“探寻向上的力量”实践团借中韩海洋文化夏令营活动开展这一契机,与韩国釜山科技大学学生就海洋保护、海洋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遵循着“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一理念,实践团成员和韩国学生一起进行了护海宣誓及鱼苗放生活动。同时,两国青年在保护海洋横幅上签名,一笔一划写出了两国青年对海洋保护的决心。

同一片蓝海,同一个希望。无论国籍,无论语言。两国青年共同开展护海行动,不仅增进了两国青年的友谊,而且对增强海洋保护意识有一定积极作用。

此外,实践团还在象山泗洲头开展了海岛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及自护教育活动,共招募了110余名学员,进行了为期7天的包括军训、自护教育以及各类兴趣班等在内的支教活动。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渔文化发展进程,体会了象山渔文化“鱼水和谐”的精神本质及渔家人“自强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同时也坚定了大家加入志愿服务行列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据悉,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与共青团象山县委校地共建的主要合作项目之一。

同一片海洋——中韩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学院路899号 邮编:315175
团委:0574-88052271
CopRight 宁波财经学院信息与网络技术中心 浙ICP备12042370